書目
參考文獻
引用非專利 |
Negishi Mayumi et al.;"9HODE Stim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Synthesis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via PPARγ";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4,pages 1053~1060. Yano Masahiko 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Ordinary Nutrients on Hepatitis C Virus RNA Replication in Cell Culture";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7,vol.51,no.6,pages 2016~2027. 吳亚英等,共轭三烯酸抑制肝癌細胞體外增殖和凋亡诱导的作用,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07,15(19),2108~2113。 |
專利範圍 |
1.一種使用如式I之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來製備治療B型肝炎之藥物的用途,
其中R係H。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係從一茄科類植物(Solanaceae)萃取而得。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茄科類植物係山煙草(Solanum erianthum)。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藥物進一步包括一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5.一種使用如式I之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來製備治療癌症之藥物的用途,
其中R係H。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係從一茄科類植物(Solanaceae)萃取而得。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茄科類植物係山煙草(Solanum erianthum)。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藥物進一步包括一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癌症係肝癌。 |
詳細說明
詳細說明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治療肝炎及/或癌症的醫藥組合物及方法。
【先前技術】
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台灣和亞非地區常見的癌症,患病率為歐美的5~10倍,其死亡率幾乎為100%。以台灣為例,它占男性惡性腫瘤中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和女性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一般發現後,即使經過外科手術、化學或放射治療,平均壽命亦不超過一年。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世界各地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的高感染區都有較高的肝癌病例,例如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和南非等地。尤其是B型肝炎,若進一步以台灣為例,肝癌病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而非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會僅為帶原者的百分之一(Beasley,R.P.,1988,Cancer,61,1942-1956;Beasley,R.P.,et al.,1981,Lancet,2,1129-1133)。
以往認為B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肝癌只是肝細胞本身諸多調控機制病變轉型成為癌細胞,如今學者認為B肝病毒本身所帶有的基因本身及其表現的蛋白質是扮演重要的「致癌因子」(Arthran-Ruiz,P.,et al.,2002,J Gen Virol,83,2059-2073;Caselmann,W. H. et al.,1990,PNAS,87,2970-2974;Hildt,E.,et al.,1996,Virology,225,235-239;Hildt,E.,et al.,1996,Hepatology,24,502-507;Hildt,E.,et al.,1995,Oncogene,11,2055-2066;Hildt,E.,et al.,1993,Oncogene,8,3359-3367;Huang,T. J.,et al.,2005,J Biol Chem,280,27742-27754;Kekule,A. S.,et al.,1990,Nature,343,457-461)。臨床上用來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目前都以干擾素(interferon α2a)(Ola,S. O.,et al.,2000,West Afr J Med,19259-64)及核酸類似物(lamivudine拉美芙錠,又稱為肝安能)(Grossi,P.,et al.,2001,Transplant Proc,33,1576-1578;Matsuo,K.,et al.,2001,Leuk Lymphoma,41,191-195)為主,但成效還是有限,甚至產生抗藥性。
近年來肝病藥物的研發有逐漸朝中草藥方向發展的趨勢,如韓國珍珠草(Phyllanthus urinaria L.)(Calixto,J.B.,et al.,1998,Med Res Rev,18,225-258;Huang,T. J.,et al.,2003,Phytother Res,17 449-453;Mahdavi,J.,et al.,2002,Science,297,573-578;Wang,B. E.,2000,J Gastroenterol Hepatol,15,E67-70)以及風藤(Piper kadsura)(Huang,R. L.,et al.,2001,J Chin Med,12,179-190)、訶梨勒(Terminalia chebula Retz.)、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覆盆子(Rubus coreanus Miq.)和大黃(Rheum palmatum L.)(Kim,T. G.,et al.,2001,Phytother Res,15,718-720)萃取出的天然物成分也發現具有抗B型肝炎病毒的效果。但除此之外,很少有文獻探討中草藥成分對於肝炎病毒的研究。
茄科作物(Solanaceae)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目前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例如果實蔬菜(番茄、茄子、辣椒、酸醬番茄…等),食用葉菜類(Solanum aethiopicum,S. macrocarpon)及藥用植物類(如曼陀蘿屬Datura,青椒屬Capsicum)等。茄科植物中蘊藏了多種的化學成分,如生物鹼,多酚類與固醇類等(Arthan,D.,et al.,2006,Phytochemistry,67,27-33;Caceres,A.,et al.,1998,J Ethnopharmacol,62,195-202;Jung,K.,et al.,2005,Arch Pharm Res,28,1381-1385;Lee,D. G.,et al.,2005,Arch Pharm Res,27,1031-1036;Parr,A. J.,et al.,2005,J Agric Food Chem,53,5461-5466),已有文獻報導茄科植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潰瘍或抗癌等活性(Caceres,A.,et al.,1998,J Ethnopharmacol,62,195-202;Gan,K. H.,et al.,1993,J Nat Prod,56,15-21;Iwalewa,E. O.,et al.,2005,J Med Food,8,539-544;Lee,D. G.,et al.,2005,Arch Pharm Res,27,1031-1036),但仍未有研究將茄科植物應用在抑制肝炎病毒的用途之上。
【發明內容】
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亞非地區常見的癌症,一般發現後,即使經過外科手術、化學或放射治療,平均存活率亦不高。而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世界各地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的高感染區都有較高的肝癌病例。進一步以台灣為例,肝癌病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此外,學術界已有證據指出肝炎病毒感染能導致肝癌,且其病毒本身所帶有的基因本身及其表現的蛋白質也是重要的致癌因子。茄科植物中蘊藏了多種如生物鹼,多酚類與固醇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潰瘍或抗癌等活性,但未有前人技術將茄科植物應用在抑制肝炎病毒之用途之上。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發展一種使用茄科植物萃取之醫藥組合物治療肝炎及癌症的方法。
本文中的用語「或」其亦同「及/或」。
下文中的用語「一」或「一種」係用於敘述本發明之元件及成份,此述與僅為了敘述方便即給予本發明之基本觀念。此敘述應被理解為包括一種或至少一種,且除非明顯地另有所指,表示單數時亦包括複數。
下文中的用語「病患(patient)」代表一正在進行或需要健康或醫療照護及/或治療之人。其中,該人可能正在等待此照護或可能正在接受此照護、或可能已經接受此照護。
下文中的用語「茄科植物(Solanaceae)」係指茄科內所有植物,包括果食蔬菜類,包含:塊根馬鈴薯、番茄、茄子、辣椒,或酸醬番茄等;食用葉菜類(Solanum aethiopicum,S. macrocarpon);及/或藥用植物類,包括:曼陀羅屬(Datura)植物、青椒屬(Capsicum)植物等,其又包含然不限於山煙草、印度茄、萬桃花、或大花曼陀羅等。
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肝炎病毒致癌因子」意旨肝病毒本身所帶有的基因本身及其表現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可能改變人類細胞正常生理機能,及/或導致癌症。
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毒殺效果(Toxicity)」意旨癌細胞受到醫藥組合物的處理,細胞生長被抑制、停滯,或者細胞凋亡或死亡造成之癌細胞數目減少。
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意旨為了藥物製造過程之需要、便於藥物劑量調配,或不同投藥劑型等需求,根據習知醫藥組合技術將醫藥組合物與醫藥可接受載劑混合,合適之醫藥可接受載劑為此項技術領域中所熟知,其中該載劑可有廣範之形式。某些醫藥可接受載劑之處方可見於由美國醫藥協會及英國醫藥協會(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所出版的醫藥賦形劑手冊(The Hand 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中。舉例而言,錠劑、膠囊、凝膠、溶液或懸浮液亦可包含下述成分:醫藥可接受賦形劑或載劑,其為無毒性、惰性固體或半固體、稀釋劑、封裝物質(encapsulating material)、凝膠基劑或任何形式之配方佐劑,例如:微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葡萄糖、脫脂奶粉、澱粉、矽石、無水磷酸氫鈣、磷酸鎂、硬脂酸、硬脂酸鎂,或人工香料等物質。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治療肝炎之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多個亞麻油酸類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該亞麻油酸類化合物具有結構式如式I,其中R係H,該結構式如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製備本發明醫藥組合物的方法,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係從茄科植物中萃取而得,而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係由該茄科植物經過重複數次有機溶劑萃取以及濃縮,並使用管柱層析萃取而得。又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茄科植物包括然不限於山煙草。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係由山煙草經重複數次有機溶劑萃取以及濃縮,並使用管柱層析萃取而得。
本發明更提供了一種治療肝炎之方法,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肝炎係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又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肝炎病毒係B型肝炎病毒。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治療肝炎之方法包括施與受到肝炎病毒感染之病患一治療有效劑量的本發明醫藥組合物,該治療有效劑量係指引起理想生物效應的必要劑量。
本發明更提供了一種抑制肝炎病毒的方法。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有效抑制受感染細胞中肝炎病毒的基因複製,在較佳的具體實施例中,該肝炎病毒為B型肝炎病毒,並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降低受感染細胞的B型肝炎病毒蛋白質表現,在較佳的具體實施例中,該蛋白質係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尚有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抑制受感染細胞分泌B型肝炎病毒蛋白質,在較佳的實施例中,該蛋白質係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或e抗原(HBeAg)。
本發明亦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多個亞麻油酸類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該亞麻油酸類化合物具有結構式如式I,其中R係H,該結構式如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製備本發明醫藥組合物的方法,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係從茄科植物中萃取而得,而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係由該茄科植物經過重複數次有機溶劑萃取以及濃縮,並使用管柱層析萃取而得。又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茄科植物包括然不限於山煙草。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係由山煙草經重複數次有機溶劑萃取以及濃縮,並使用管柱層析萃取而得。
本發明更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癌症選自腦、肺、鱗狀細胞、膀胱、胃、胰、肝、乳房、頭、頸、腎、腎臟、卵巢、前列腺、結直腸、食道、血、骨、睪丸、婦科或甲狀腺癌等,在本發明最佳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然不限於肝癌,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肝癌係由肝炎所引起,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肝炎係由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尚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該肝炎病毒係B型肝炎病毒。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治療肝炎之方法包括施與受到肝炎病毒感染之病患一治療有效劑量的本發明醫藥組合物,該治療有效劑量係指引起理想生物效應的必要劑量。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抑制B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之慢性肝炎,進一步減少因慢性肝炎誘發的肝癌發生。另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亦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致癌因子的表現即/或分泌,進一步降低肝癌發生的機會。
另外,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對肝癌細胞有毒殺效果,較佳的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劑量為高劑量處理。
【實施方式】
本發明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不限於下列文中所提及的實例。下列實例僅做為本發明不同面向及特點中的代表。
實例1: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的萃取方法
如圖式1所示,山煙草(Solanum erianthum)絞碎葉子乾重0.8~2.4公斤(kg),以甲醇(Methanol)在室溫下浸泡三次萃取,所取得之萃取液經由減壓濃縮機濃縮後,使用2公升(L)正己烷(n-Hexane):甲醇:水(H2O)=4:3:1進行液液相分配(liquid partition)去除正己烷層後,將剩下的液體進行減壓濃縮,再與水H2O: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1進行液液相分配,取得乙酸乙酯層62克(g),經由正己烷:乙酸乙酯=20:1以梯度進行沖堤,收集得到第1到第18個萃取液(SEL1~18),其中SEL9再經由葡聚糖凝膠管柱(Sephadex LH-20)分液得到三個分液層(SE9-1~3),其中之第3分液層(SE9-3)進一步以正己烷:丙酮(Acetone)=50:1梯度純化得到15個分液層,再取第9個(SE9-3-9)分液層經葡聚醣凝膠管柱(Sephadex LH-20)以二氯化碳(Dichlormethane):甲醇=2:1沖提得到4個分液。後將第4個分液層(SE9-3-9-4)經由開放式管柱(open column)以正己烷:丙酮=10:1梯度沖提取得4個分液。將以上所分離之第4個分液層(SE9-3-9-4-4)經減壓濃得到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並經核磁共振光譜(NMR):1H-核磁共振分析光譜(如圖2所示)與13C-核磁共振分析光譜(如圖3所示)進行分析,所測得數值如下表1所示:


由上述核磁共振光譜數據分析,顯示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結構式為圖式4所示之亞麻油酸衍生物式I,其中R係H。
實例2:抑制B型肝炎病毒基因複製效果分析
細胞株培養:本發明實施例採用肝癌細胞株HepG2.2.15(由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陳培哲院士提供),此株肝癌細胞在培養中可自然產生B型肝炎病毒顆粒並釋放到培養基中,因此可以當作病毒感染模式作為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活性測試評估。HepG2.2.15細胞係培養於MEM培養液並含有10%胎牛血清(FBS)但不含抗生素,於37℃、5%二氧化碳恆溫培養箱中培養。另外,本發明實施例之細胞毒殺實驗部分,採用肝癌細胞株HepG2做為細胞存活率實驗之對照組,HepG2細胞係培養於添加10% FBS、100活性單位/毫升(U/ml)盤尼西林(penicillin)與100微克/毫升(μg/ml)鏈黴素(streptomycin)之RPMI 1640培養液中,於37℃、5%二氧化碳恆溫培養箱中培養。
B型肝炎病毒基因複製分析實驗:將5×106個HepG2.2.15細胞培養在10公分的培養皿中,經過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以不同濃度(1微克/毫升、5微克/毫升以及10微克/毫升)處理9天;或者以濃度10微克/毫升處理不同天數(6~9天)後,去除培養液,加入1毫升的細胞溶解緩衝液{成分為:10毫莫耳濃度(mM)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鹽(Tris hydrochloride)(pH=7.9)、1毫莫耳濃度依地酸(EDTA)、0.1%蔗糖溶液[含有50毫莫耳乙基苯基聚乙二醇(Nonidet P-40)與8%氯化鈉(NaCl)]}將細胞溶解,以1300轉/分鐘(rpm)轉速離心2分鐘並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加入醋酸鎂(Magnesium acetate)直到其最終濃度為6毫莫耳濃度,並加入100微克/毫升去氧核醣核酸酶I(DNase I)於37℃下反應15分鐘。待反應結束後,加入6.5%聚乙二醇溶液(Polyethylene glycol)、0.35莫耳濃度氯化鈉以及10毫莫耳濃度依地酸,並於4℃下反應30分鐘後,以1300轉/分鐘轉速離心4分鐘以收集沉澱物,將沉澱物加入100微升之含有10毫莫耳濃度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鹽(pH=7.9)、6莫耳濃度醋酸鎂與100微克/毫升去氧核醣核酸酶I之緩衝液重新懸浮沉澱物,並於37℃下反應10分鐘後,再加入300微升十二烷基硫酸鈉-鏈黴蛋白酶(sodium dodecyl sulfate-pronase)細胞溶解緩衝液(25毫莫耳濃度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鹽[pH=7.5]、10毫莫耳濃度依地酸、0.1莫耳濃度氯化鈉、0.5%十二烷基硫酸鈉)於37℃下反應30分鐘,反應結束後加入等體積之苯酚(phenol),混合離心後收集水層液體,將收集之液體加入酒精使B型肝炎病毒DNA沉澱,離心後分離出沉澱物為B型肝炎病毒DNA。
以1%瓊膠與1X TAE緩衝液進行電泳,再轉漬到硝化纖維膜(NC membrane,Amersham Biosciences UK),進行南方墨點分析,轉漬到硝化纖維膜上的B型肝炎病毒DNA以32P標定的B肝病毒DNA探針(probe)進行雜合(hybridization)後,清洗硝化纖維膜並使用放射性底片(X-ray film)進行曝光,底片感光所呈現之病毒DNA量再經由儀器掃瞄定量分析。
南方墨點分析病毒DNA表現量結果顯示,HepG2 2.2.15細胞株經不同劑量之醫藥組合物處理9天後,在處理劑量為10微克/毫升時,有明顯抑制病毒DNA表現的效果,並且隨著醫藥組合物處理濃度增加,抑制病毒DNA表現之效果更為明顯(圖式5)。此外,以10微克/毫升劑量處理HepG2 2.2.15細胞株6~9天,則可發現醫藥組合物抑制病毒DNA複製之作用隨著處理時間增加更為明顯(圖式6)。
實例3:抑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現效果分析
HepG2 2.2.15細胞株經過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以濃度10微克/毫升分別處理6天與9天之後,純化HepG2 2.2.15細胞株蛋白質,經過蛋白質電泳後,轉漬到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 membrane,Amershan biosciences,UK)上面,以4%脫脂奶粉溶液(溶劑為PBST緩衝液,含有0.05%吐溫-20[Tween-20]之磷酸鹽緩衝溶液[PBS])於室溫下浸泡1小時後,以病毒表面抗原蛋白抗體血清(anti-preS、anti-preS2或anti-major S抗體)作用反應1小時,之後用PBST緩衝液清洗聚偏二氟乙烯膜3次(每次5分鐘),再以驢抗兔子(donkey anti-rabbit)IgG或綿羊抗小鼠(sheep anti-mouse)IgG(Amershan Biosciences,UK)等二次抗體作用反應40分鐘後,以PBST緩衝液清洗5次(每次5分鐘),並使用增強化學冷光偵測套組(ECL detection kit)作呈色反應,使用放射性底片(X-ray film)進行曝光,再以化學冷光影像分析儀(chemiluminescence image analyzer,FLA 1000 system;Fuji Photo Film,Tokyo,Japan)定量分析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現量。
實驗結果顯示,HepG2 2.2.15細胞株在經過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處理之後,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現量明顯降低。並且著醫藥組合物處理的時間增加,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現受到抑制的情形更為明顯(圖式7)。
實例4:抑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與e抗原(HBeAg)分泌效果分析
抑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與e抗原(HBeAg)分泌分析是使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分析。HepG2 2.2.15細胞株在經過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以濃度10微克/毫升分別處理6天與9天之後,將其培養基上清液(culture supernatants)收集起來,以放射性免疫分析套組(RIA assay kit,General Biologicals Corp.,Industrial Park,Hsin Chu,Taiwan)進行分析量化。
實驗結果顯示,經過醫藥組合物處理,HepG2 2.2.15分泌到培養基中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與e抗原(HBeAg)蛋白質明顯下降,並且隨著醫藥組合物處理時間增加,其受到抑制的情形更為明顯,最高可達到93%的抑制活性。尤其是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分泌情形,在醫藥組合物處理第6天時即可看到明顯的抑制效果(圖式8)。
實例5:肝癌細胞毒殺效果分析(MTS assay)
將HepG2 2.2.15肝癌細胞株(2×105細胞/孔[cell/well])培養在96孔培養盤(以HepG2細胞株做為實驗對照組)24小時後,將培養基換成含有不同濃度(0微克/毫升、0.625微克/毫升、1.25微克/毫升、2.5微克/毫升、5微克/毫升、10微克/毫升、20微克/毫升及40微克/毫升)之醫藥組合物MEM培養液(不含胎牛血清)處理細胞3天,處理結束後將培養液移除,以PBS清洗三次,加入200毫升/孔(ml/well)的MEM培養液(不含胎牛血清)以及20毫升/孔之2.5毫克/毫升四唑氮化合物((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氧苯基)-2-(4磺苯基)-2氫四唑鎓化合物,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MTS)Promega,Madison,WI)溶液,於37℃暗室反應3~4小時,接著以分光光度計在O.D.490的吸光波長下測得數值,再進一步以下列公式計算細胞生長抑制比例:

實驗結果顯示,HepG2 2.2.15肝癌細胞以本發明醫藥組合物濃度大於10微克/毫升以上(20微克/毫升、40微克/毫升)處理,其肝癌細胞生長明顯受到抑制,並且隨著處理濃度增加,細胞毒殺效果更為明顯,尤其在本發明醫藥組合物處理濃度為40微克/毫升時,細胞毒殺效果可高達90%(圖式9)。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1係醫藥組合物之製備流程圖。
圖式2係一1H-核磁共振分析光譜圖,說明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之結構分析。
圖式3係一13C-核磁共振分析光譜圖,說明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之結構分析。
圖式4係亞麻油酸類化合物之結構式。
圖式5顯示不同濃度之本發明醫藥組合物處理濃度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複製結果。
圖式6顯示不同醫藥組合物處理時間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複製結果。
圖式7顯示不同醫藥組合物處理時間抑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蛋白質表現結果。
圖式8顯示不同醫藥組合物處理時間抑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與e抗原(HBeAg)分泌結果。
圖式9顯示不同濃度之本發明醫藥組合物抑制肝癌細胞生長結果。 |
|
|
|